為優化管線普查作業流程,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詳實可靠的管線測量數據,近日,市住建局和市場局聯合發布了哈爾濱市地方標準《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項標準的發布填補了嚴寒地區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空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推動建設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
地下管線數據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基礎資料,是地下管線安全運行的保證。按照相關要求,規程編制組結合哈爾濱嚴寒地區特點,細化了地下管線探測取舍標準,補充了地下管線屬性及探測內容,填補了嚴寒地區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空白。本規程可為哈市地下管線探測、規劃、設計、建設及管維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有助于推動建設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高質量發展。
明顯管線點埋深量測中誤差不應大于25毫米
《技術規程》對精度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用于測量地下管線的控制點相對于臨近控制點平面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 50毫米,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 50 毫米。地下管線探測符合以下規定,即:明顯管線點的埋深量測中誤差不應大于 25 毫米;隱蔽管線點的平面位置探查中誤差和埋深探查中誤差分別不應大于 0.05 h 和 0.075 h(其中 h為管線中心埋深,單位為毫米,當 h小于1000 毫米時以1000毫米帶入計算;地下管線詳查時,地下管線平面位置和埋深探查精度可另行約定;地下管線點的平面位置測量中誤差不應大于50 毫米(相對于該管線點起算點),高程測量中誤差不應大于 30 毫米(相對于該管線點起算點)。此外,對于地下管線探測應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記者:劉述波)